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这个热门地标事故频发!多人紧急送医有人面部破相受伤严重
这个热门地标事故频发!多人紧急送医有人面部破相受伤严重此前有网友反映,在黄浦区苗江路附近的滨江区域,深夜常有多达百人的骑行队伍。他们不遵守交通法规,肆意骑行在机动车道,甚至还侵占对向车道,经常引发交通事故。当时,滨江管理部门曾针对性地采取了诸多措施如设置限速标志、减速带等设施安排安保人员对骑行较快的市民予以提醒等等。
10月5日下午3时许,市民钟勇和往常一样,从徐浦大桥附近进入浦东滨江,沿着滨江南北贯通的红色步道,一路向北跑步健身。跑至三林轮渡附近时,一辆山地自行车突然冒了出来,和钟勇撞了个正着……所幸双方均只是擦破点皮,钟勇报警后民警对骑行者进行了教育。
“在浦东滨江,自行车应该行驶在黑色的骑行道上,与红色跑步道上的跑步者人车分流。但实际上,自行车与跑步者争抢红色步道的现象并不少见。经常有自行车下桥后,直接高速冲入人行步道”。
今年9月9日上午8时许,在滨江世博文化公园段,一名骑行者在一处转弯时,因避让前方一名步行者,发生了严重的碰撞事故。
当时监控视频显示,步行者没有走在步道上,而是走到由北向南的骑行道上,且一边行走一边低头看手机,行走速度缓慢。骑行者骑的是一辆公路自行车,速度很快,由北向南进入弯道。
入弯后自行车看到前方有行人,本能地避向右侧,但因自身速度过快未能控制好车辆,最终撞在了滨江的围栏上。骑行者随即被“120”送医,事故导致面部受伤严重破了相。
今年9月19日晚上8时许,市民徐先生称,自己沿浦东滨江由北向南骑行时,在塘桥渡口旁发生两车相撞事故。当时两人速度都很快,事故导致徐先生眼睛受伤、鼻梁骨骨折……而由于事发处是监控盲区,究竟是哪一方骑到对方车道上,已无法甄别。
图为塘桥渡口旁的一段滨江道。由于骑行道和跑步道均十分狭窄,且是连续弯道加上上下坡路况复杂,市民徐先生在此处遭遇两车相撞事故。
滨江的多名保安均告诉记者,目前在浦东滨江,由快速骑行导致的大小事故层出不穷,“有时候一个周末就能发生多起”。
10月8日晚,记者从耀体路附近进入浦东滨江,在部分路段记者发现,人车混行的现象比较常见。或许是入夜后不好分辨车道颜色,不少骑行者都骑到了跑步道上。
三轮渡口南侧的跨三林塘港桥上,几名骑行者飞速过弯,几乎全部骑在了跑步道上,一名白衣散步者只能紧紧贴着桥边走。
也正因此,浦东滨江沿线大量的设施和标识均在提醒骑行者要慢一些:限速15公里每小时的标识牌随处可见,而遇到拐弯、上下坡、桥梁等处,则限速5公里每小时或干脆提醒骑行者要下车推行。在渡口、公园出入口等处,骑行道上还安装了减速条,帮助骑行者控制车速。多处事故容易发生处挂有了喇叭,循环提醒骑行者和跑步者“各行其道、注意安全、减速慢行”。
有保安无奈地表示,“绝大部分人不听的”“可能当时会减一点速度,过去了就又骑快了”“有的骑行者还会反讽问‘你是太平洋吗’?”
“车速较快的山地车、公路自行车并不适合骑上滨江。”浦东新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认为,6年前贯通的滨江空间,其设计和定位均按照城市慢行系统来操作,没有考虑到如今城市骑行风靡后,许多公路自行车、山地车也驶上滨江骑行道。这些城市骑行车辆本身速度就较快,追求速度是其运动的天性,因而更适合在更安全的市政道路或专业赛道里骑行。
那么,有市民提出多设置减速带、通过硬件来减速的建议可行吗?上述负责人称,目前浦东滨江已在事故高发地和行人穿行处设置了减速带。但是,减速带的存在实际上较为影响骑行体验,且公路自行车在驶过减速带时,较容易发生意外。因此,不宜广泛设置。
“管理上确实很难!”浦东新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称,对于他们来说,当前能做的也只能是在现有的管理措施上挖潜,加强保安的巡查劝阻力度。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认为,需要尽快修改相关条例,明确禁止“超速骑行”,且要落实管理部门和惩罚措施,对于超速骑行采取一定的惩罚性治理手段,否则难以触动超速骑行者。
三林渡口旁,轮渡靠岸后过江的非机动车正鱼贯驶出渡口,几名骑行者迫不及待地穿插入车流中,看着险象环生。
另一方面,浦东新区绿化管理事务中心也提醒市民,上述条例明确IM体育app官方入口,“社会公众在滨水公共空间内,应当按照警示、禁止的安全标识,做好个人的安全防护”,因此,保护自身安全的责任在于每一位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