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pdf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pdf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涉及自行车部件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上连接杆、连接台和下连接杆,上连接杆的上端用于连接自行车的把手,上连接杆的下端与连接台的顶部连接,下连接杆并排设置有两根,两根下连接杆的上端朝向相向的方向弯曲并与连接台的底部连接,两根下连接杆的下端分别与自行车的前轮的两侧连接。本申请具有使自行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时不会发生较大震动的效果。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CN 215752831 U (45)授权公告日 2022.02.08 (21)申请号 2.5 (22)申请日 2021.09.16 (73)专利权人 漳州富铨新材料有限公司 地址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金安路 16号10幢101室 (72)发明人 苏清圳 (51)Int.Cl. B62K 21/02 (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4页 (54)实用新型名称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 (57)摘要 本申请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 叉结构,涉及自行车部件的技术领域,其包括上 连接杆、连接台和下连接杆,上连接杆的上端用 于连接自行车的把手,上连接杆的下端与连接台 的顶部连接,下连接杆并排设置有两根,两根下 连接杆的上端朝向相向的方向弯曲并与连接台 的底部连接,两根下连接杆的下端分别与自行车 的前轮的两侧连接。本申请具有使自行车行驶在 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时不会发生较大震动的效果。 U 1 3 8 2 5 7 5 1 2 N C CN 215752831 U 权利要求书 1/1页 1.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连接杆(1),所述上连接杆(1)的上端用于连接自行车的把手; 下连接杆(3),所述下连接杆(3)设置有两根,两所述下连接杆(3)的下端用于连接自行 车的前轮; 其中,两所述下连接杆(3)的上端均与上连接杆(1)的连接,且两根下连接杆(3)的均呈 类“S”字形状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 接杆(3)包括: 上弧形段(31),所述上弧形段(31)的上端与上连接杆(1)连接; 下弧形段(32),所述下弧形段(32)的上端与上弧形段(31)连接; 其中,所述上弧形段(31)和下弧形段(32)内凹侧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弧形段(31)的内凹侧朝向背离自行车的后轮的方向设置,所述下弧形段(32)的 内凹侧朝向正对自行车的后轮的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弧形段(31)的上端与下弧形段(32)的下端的连接点位于上连接杆(1)轴线远离 自行车后轮的一侧上。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弧形段(31)的内凹侧朝向正对自行车的后轮的方向设置,所述下弧形段(32)的 内凹侧朝向背离自行车的后轮的方向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弧形段(31)的上端与下弧形段(32)的下端的连接点位于上连接杆(1)轴线靠近 自行车后轮的一侧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弧形段(32)的下端位于上连接杆(1)轴线远离自行车后轮的一侧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连接杆(3)的横截面面积随着下连接杆(3)的长度增加而逐渐减少,所述下连接 杆(3)的上端横截面面积大于下连接杆(3)的下端横截面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其特征在于: 连接台(2),所述连接台(2)设置于上连接杆(1)的下端,两所述下连接杆(3)的上端朝 向相向的方向弯曲并与连接台(2)连接。 2 2 CN 215752831 U 说明书 1/3页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申请涉及自行车部件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 结构。 背景技术 [0002] 自行车主要包括车架、前叉、前轮、把手、后叉、后轮和链条传动结构,前叉设置在 自行车结构的前方部位,它的上端与把手相连,中部与车架配合,下端与前轮配合,组成自 行车的导向系统。转动把手和前叉,可以使前轮改变方向,起到了自行车的导向作用。此外, 还可以起到控制自行车行驶的作用。 [0003] 相关技术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634692U的中国专利所公开的一种自行车用前叉, 包括连接杆和叉形杆,所述叉形杆中间端头设置有连接杆,且所述连接杆一端头设置有外 螺纹,所述连接杆另一端头两侧呈弧形杆状,所述叉形杆为中空结构,所述连接杆呈弧形杆 状的端头被叉形杆中间端头两侧的中空结构包裹;其中,所述叉形杆为一种塑料材料构件, 所述连接杆为一种金属材料构件。 [0004]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采用上述前叉的自行车行驶在凹凸不平地 面上时,自行车的前轮很容易因为地面凹凸不平而发生较大的震动,影响到使用者的正常 使用,因此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5] 为了改善相关技术中自行车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行驶时,前轮会发生较大震动的 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 [0006]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包括: [0008] 上连接杆,所述上连接杆的上端用于连接自行车的把手; [0009] 下连接杆,所述下连接杆设置有两根,两所述下连接杆的下端用于连接自行车的 前轮; [0010] 其中,两所述下连接杆的上端均与上连接杆的连接,且两根下连接杆的均呈类“S” 字形状设置。 [001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能够组成自行车的前叉结构, 通过将两根下连接杆呈类“S”字形状设置,使得下连接杆的上下两端之间存在极大的弹性 变形量,从而使得自行车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底面上时,该前叉结构能够起到缓冲减震的作 用。 [0012] 可选的,所述下连接杆包括: [0013] 上弧形段,所述上弧形段的上端与上连接杆连接; [0014] 下弧形段,所述下弧形段的上端与上弧形段连接; [0015] 其中,所述上弧形段和下弧形段内凹侧分别朝向相反的方向设置,所述上弧形段 3 3 CN 215752831 U 说明书 2/3页 的弧度大于下弧形段的弧度。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上弧形段和下弧形段之间的配合能够组成类“S”字 形状设置的下连接杆,且上弧形段的弧度大于下弧形段的弧度,避免上弧形段与上连接杆 之间的连接处发生较大的变形,确保上连接杆和下连接之间的连接强度IM体育APP下载。 [0017] 可选的,所述上弧形段的内凹侧朝向背离自行车的后轮的方向设置,所述下弧形 段的内凹侧朝向正对自行车的后轮的方向设置。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上弧形段和下弧形段的凹面朝向相反的方向设 置。 [0019] 可选的,所述上弧形段的上端与下弧形段的下端的连接点位于上连接杆轴线远离 自行车后轮的一侧上。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内凹面背离车架的上弧形段的重心能够靠近车架, 便于工作人员驱动前叉转向。 [0021] 可选的,所述上弧形段的内凹侧朝向正对自行车的后轮的方向设置,所述下弧形 段的内凹侧朝向背离自行车的后轮的方向设置。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得上弧形段和下弧形段的凹面朝向相反的方向设 置。 [0023] 可选的,所述上弧形段的上端与下弧形段的下端的连接点位于上连接杆轴线靠近 自行车后轮的一侧上。 [002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内凹面正对车架的上弧形段的重心能够靠近车架, 便于工作人员驱动前叉转向。 [0025] 可选的,所述下弧形段的下端位于上连接杆轴线远离自行车后轮的一侧上。 [002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下弧形段的重心能够远离车架,便于工作人员驱动 前叉转向。 [0027] 可选的,所述下连接杆的横截面面积随着下连接杆的长度增加而逐渐减少,所述 下连接杆的上端横截面面积大于下连接杆的下端横截面面积。 [002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下连接杆的下端能够有更大的缓冲变形效果,有效 提高减震效果。 [0029] 可选的,连接台,所述连接台设置于上连接杆的下端,两所述下连接杆的上端朝向 相向的方向弯曲并与连接台连接。 [003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确保两根下连接杆之间的连接强度。 [0031]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32] 前叉结构利用自身的机械结构即可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成本低; [0033] 前叉结构的下端呈类“S”字形状设置,具有一定的外观效果。 附图说明 [0034]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前叉结构的主视图; [0035]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前叉结构的正视图; [0036]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一的下连接杆的正视图; [0037]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二的前叉结构的主视图。 4 4 CN 215752831 U 说明书 3/3页 [0038] 附图标记:1、上连接杆;31、上弧形段;32、下弧形段;2、连接台;3、下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40]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 [0041] 实施例一: [0042] 参照图1和图2,该前叉结构包括上连接杆1、连接台2和下连接杆3,上连接杆1的上 端用于连接自行车的把手,上连接杆1的下端与连接台2的顶部连接,下连接杆3并排设置有 两根,两根下连接杆3的上端朝向相向的方向弯曲并与连接台2的底部连接,两根下连接杆3 的下端分别与自行车的前轮的两侧连接。 [0043] 参照图3,两根下连接杆3均包括上弧形段31和下弧形段32,上弧形段31的上端与 连接台2连接,上弧形段31的下端与下弧形段32的上端连接,下弧形段32的下端用于连接自 行车的前轮;其中,上弧形段31的弧度大于下弧形段32的弧度,且上弧形段31的内凹侧与下 弧形段32的内凹侧相反设置,使得下连接杆3整体呈类“S”字形状设置。 [0044] 其中,上弧形段31上下两端之间的直线的内凹侧朝向背离自行车的后轮的方向设置,下弧形段32的 内凹侧朝向正对自行车的后轮的方向设置,上弧形段31的上端与下弧形段32的下端的连接 点位于上连接杆1轴线远离自行车后轮的一侧上,下弧形段32的下端位于上连接杆1轴线远 离自行车后轮的一侧上;其中,下连接杆3的横截面面积随着下连接杆3的长度增加而逐渐 减少,下连接杆3的上端横截面面积大于下连接杆3的下端横截面面积。 [0046]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自行车前叉结构的实施原理为: [0047] 当行驶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时,下弧形段32会因为震动而发生较大的弹性变形能 力,从而起到缓冲减震的效果,并且,上弧形段31也会因为震动而发生一定的弹性变形,进 一步提高该前叉结构的缓冲减震能力。 [0048] 实施例二: [0049] 参照图4,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上弧形段31的内凹侧朝向正对自行车的后轮的 方向设置,下弧形段32的内凹侧朝向背离自行车的后轮的方向设置,且上弧形段31的上端 与下弧形段32的下端的连接点位于上连接杆1轴线靠近自行车后轮的一侧上。 [0050]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 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5 5 CN 215752831 U 说明书附图 1/4页 图1 6 6 CN 215752831 U 说明书附图 2/4页 图2 7 7 CN 215752831 U 说明书附图 3/4页 图3 8 8 CN 215752831 U 说明书附图 4/4页 图4 9 9
3、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4、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原创力文档创建于2008年,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分享给其他用户(可下载、阅读),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所有。原创力文档是网络服务平台方,若您的权利被侵害,请发链接和相关诉求至 电线) ,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