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IM体育潮涌30年中国互联网未来世界更广阔 新京报专栏
IM体育潮涌30年中国互联网未来世界更广阔 新京报专栏37年前,1987年的9月20日,德国卡尔斯鲁厄大学收到一封来自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发出的电子邮件,邮件主题只有这简短的8个汉字,但这封E-mail却成为了中国这五千年文明古国对互联网时代的第一声叩响。
30年前,1994年的4月20日,随着一条64K国际专线的开通,中国实现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成为国际互联网第77个成员。这一年,也被认为是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元年。
从此,我们这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了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共同体。
30年后的初夏时节,一场命名为“潮涌网络·向新出发”的高端对话,在中国互联网诞生地——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举办。
潮涌3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互联网已到而立之年。这30年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即便每个人都是亲历者,都正经历着,互联网所引发的人类社会巨变,也远远超出几乎所有人的想象。
▲在2024年4月19日举行的高端对话中,四位“互联网名人堂”中国入选者首次同台,从左到右依次为钱华林、胡启恒、吴建平和李星。新京报资料图
百年前的上世纪初,在两次工业的余晖下,当时的媒体和科学家对未来世界曾经做出过很多预测。比如,人们普遍想象未来会消灭癌症,寿命轻松过百岁,会有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人类每天工作不超过四小时等,但这些到今天都没有实现。
而在此之前,却几乎没有人想到“互联网”这种东西。直到1964年,“互联网”这个概念才在一本科幻小说中被提出。仅仅几十年,互联网的出现,就像无意中被点错的“科技树”,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世界。
即便互联网出现以后,大多数人也没想到其日后的巨大威力。最初,互联网只是一种技术工具,后来被时任美国总统老布什在其国情咨文中称为“信息高速公路”。
在1995年的北京,很多人对中关村南大街的那块巨大广告牌印象深刻:中国人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前方向北1500米。
竖起这块广告牌的是中国最早的民营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瀛海威。《读者》等大众媒体报道了在“瀛海威时空”上进行网络生活的年轻人群体,“互联网”概念开始走入普罗大众,互联网开始从知识界转向普通人。
1994年,清华大学学生朱令离奇发病,她的同学通过互联网发出全球求救电子邮件,最终锁定了是铊中毒,确定了诊疗方案。
经由媒体广泛报道,这一事件也启蒙了普通中国人对互联网的认知。而今斯人已逝,30年前的往事,却成了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刻度。
1999年,由国家信息产业部推动,《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主办的“72小时网络生存测试”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启动,以考验中国互联网的先进程度,结果不尽如人意。
到2016年,在2016世界移动大会上,上海市经信委宣布要举办一场“72小时无网络生存测试”,以考验中国人离了网络能否正常生活。
弹指30年,其中的沧桑巨变,你知我知“地球人都知”,互联网早已从最早的一件工具、一条公路,升级为整个“元宇宙”。
2009年,国内有媒体撰文报道互联网,评价说“它是迄今人类最好的发明之一”,又说“是中国人收到的最好的礼物”。尤其是后面一句话,后来被广泛传播。
因为,这句话在讲到互联网之伟大的同时,也指出了互联网之于中国人的特殊意义,引发了长期的共鸣。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实现了历史性的全方位崛起,其中有历史必然性,勤劳的中国人民在正确的组织领导下付出必有回报;同时也有难得的历史机遇,互联网和全球化为其最大,而二者又相辅相成。
30年后再看,中国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网络基础设施,拥有全球第二大的数字经济规模,互联网企业也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张国家名片。
而环顾全球,就互联网经济而言IM体育官方网站,中国与美国并驾领先,日德英法等国都远远落后。不止是大,而且强。可以说,正是互联网经济的崛起,使中国赶上并引领了当今的信息时代。
互联网经济不但成为中国经济的强引擎,而且也为日后的科技、经济、国家竞争优势打下强基础。大数据、人工智能、元宇宙等前沿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强大的互联网根基。
短短30年间,随着经济的崛起,中国有了令民众自豪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二维码和共享单车,后三者均根植于互联网。
30年间,中国的商品随着互联网的延伸,从“买全球”到“卖全球”,在先进互联网的支撑下,中国的小卖家也能尽享全球化红利。近水楼台之下,这甚至成为中国商人的一种竞争优势。
中国互联网人把电商平台铺设到全世界,Tume和SHEIN长期霸榜苹果App商店,备受美欧普通消费者喜爱。社交文化娱乐领域,TikTok等也是风靡全球。
截至2023年12月,中国网上零售额达15.4万亿元,连续11年稳居全球第一。但互联网对中国的改变,不只是消费方式那么简单,更关键的是互联网还改变了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方式和资源配置效率。
以中国人口之众多,很难再找出比借助互联网更高效的组织方式。而刚刚过去不久的疫情就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最大考验。
在互联网的支撑下,从扫码监控到物资配送保障了中国在非常时期的有序运行;有了互联网,百万快递小哥仅仅依靠市场之力就能快速投入服务。这在以往,单靠人力组织甚至体制力量都很难做到,也是全世界所无。
大鹏一日同风起,互联网就是30年来伴随中国崛起的一股东风,很难想象没有互联网,这30年会是什么模样。
如果20世纪90年代末你还在上大学,你一定也经历过通过201校园电话卡拨号连接上互联网那一刻所带来的惊喜。
初识互联网,印象最深刻的是两点:极大地提升了工作效率,极大地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前一点是互联网带来的效率,后一点是互联网带来的社交。
著名史学家唐德刚是胡适晚年“老学生”,他曾言胡适学术上有“考据癖”,搞了十多年的《水经注》,但同样的事情交给“电脑”,“恐怕那只是几个礼拜,甚或几个小时的事了”。
1994年之后,有了信息高速公路,有了搜索引擎,带给普通中国人的感受正类似于此。当年的人们借助雅虎搜索资料,到今天的年轻人熟练应用ChatGPT、文心一言等大模型进行写作,应该是一样的心情。
于是,各种论坛和社区应需而生,在此之上又诞生了网络社交。一方面,“在网络上,你永远不知道对方是一条狗 ”;另一方面也极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早期被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在互联网上借助米尔格拉姆实验得到证实,网民看到了更丰富的世界,接触到了更多样的人群,人们彼此交流、讨论、分享,共同提高。
在互联网上,开放、平等、共享这样的互联网精神和内涵价值就被释放出来,随着上网人数的增多,受益人群越来越大,大到足以去改善社会的整体知识鸿沟。
互联网的出现扩大了几代人的视野、开放了心胸、提升了知识。很多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能遇到几个好老师,但现在借助搜索引擎可以自我提高。
30年后,更多的个体普通人借助互联网从事各种新型职业,从自媒体到带货主播,实现了个体成功和个人价值的释放。因由互联网而起的个体的解放,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历程相互呼应,也在30年间共同成就了今天的中国。
从博客举报“溃坝瞒报”事件,到论坛发帖披露“出国考察门”,再到微博曝光“表哥”、揭露“房叔”……中国网民对聊天、娱乐的工具进行极具生命力的创造性应用,网络参政议政开始成为中国新时尚。
互联网架起了政府与公众之间直接沟通的桥梁。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成为中国政府执政为民、联系群众的新渠道。
互联网的出现,对整个人类都是大事件。但过去30年的经验表明,对于中国,其意义要更为特殊。这取决于中国的国情,也取决于中国目前所处的特定历史阶段。
所谓“复杂中国”,互联网的多样性使中国社会的复杂性更直观地呈现出来,但同时互联网也是治理“复杂中国”的更好工具。
中国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当然也有世界上最多的声音。而互联网使这些声音更容易被表达和被倾听,在互联网上,声音本质上就是数据。
30年后,世界适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而互联网则是全球化的天然盟友。互联网不但是阻止逆流的屏障,在极端情况下,还是世界保持开放与沟通的窗口与底线。
作为互联网大发展的受益者,未来的中国也将持续受益于一个平等、开放的世界互联网。当人类越来越适应线上数字化生存,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任务就越来越迫切。
30年后,网络谣言、信息茧房、泄露隐私、媒体操纵、偏见……随着互联网发展,其“双刃剑”的一面也逐渐呈现出来,这也使得网络空间治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但亦应看到,互联网之所以不可避免呈现出一些负面效应,本质上还是因其形态已变得无比无比丰富,而从小树到雨林,其利远大于其害。我们要珍惜也要用好互联网这件“中国人最好的礼物”。
尤其是互联网与生俱来的那些平等、开放的精神,更应耐心呵护。对中国经济而言,这实际上是创新土壤,也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根本。有创新的土壤、有一批人可以大胆试错、有宽容的环境,使技术和现实持续结合,生活才能变得更美好。
值得一提的是,回顾中国互联网30年,会发现一路高歌猛进之后,作为互联网领域的先锋军,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步伐一度似乎慢了下来。
这与中国互联网企业体量变大有关系。长远看,慢一点、稳一点也不是坏事,但从国家间产业竞争角度看,尤应防止与国际互联网公司的差距人为拉大。
强大起来的互联网公司,理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但其更大的历史责任,则是去应战互联网技术的国际竞争,是去引领中国的技术创新与进步,是提升基于互联网的国家竞争优势。
面对这一历史任务,中国互联网需要持续营建一个创新环境和创新生态,远离非经济、非市场、非技术的束缚。
潮涌已经30年,在未来的互联网竞争中,只要敢干、能干、善干,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就能走出更宽阔的新路,为中国互联网下一个30年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也就能真正地“越过长城,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