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分类>>

小米:短期“赚钱”能力提升 长期业务挑战仍在

2023-09-04 04:06:4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小米:短期“赚钱”能力提升 长期业务挑战仍在有所上涨,本季度达到21%,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是企业也在持续进行降本增效,本季度销售费用44.8亿元,同比下降16%,管理费用为11.4亿元,同比下降13.1%。

  手机业务是小米最主要的营收来源,不过本季度手机业务营收明显下滑,成为了小米营收最大的拖累项。

  财报显示,本季度小米智能手机业务实现营收366亿元,同比下滑13.4%,占企业总营收比例为54.3%。

  从行业来看,目前全球消费电子需求依然相对疲软。市场调研机构Canalys报告指出,2023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10%,为2.58亿部。

  根据Canalys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手机份额排名来看,小米在中国市场份额为13%,排在了第五;第一到第四分别是vivo、OPPO、苹果、荣耀。

  事实上,小米近年来一直在向高端化发起冲刺,高端化转型也是小米的必经之路,企业只有“高端化”才能享有更多的品牌红利,从而避免内卷式竞争,提升企业盈利空间。

  小米本季度手机均价同比上升,一方面在于相对低价的印度市场出货量下滑,结构性带动手机均价有所提升。

  据Canalys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数据来看,小米在该季度出货量为540万部,同比下滑22%。市场份额为15%,排名第三,被三星、vivo反超。

  根据第三方数据,2023年第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机销量在4000-6000元价位段市占率同比提升6.2个百分点达12.7%,定价3000元及以上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占比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至20.1%。

  以小米推出的超高端折叠屏手机为例,市调机构IDC发布的国内折叠屏手机报告显示,今年一季度,小米在中国折叠屏手机市场的份额为4.5%,而到了今年第二季度,小米的份额下降至2%,在7家企业中排名垫底。

  此外,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数据,去年一季度,小米在中国超高端(批发价≥700美元,约合人民币5000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排名第三,但其份额只有3.2%。到了今年一季度,小米也没有守住第三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OPPO。

  所以小米的智能手机业务依然面临较大挑战,外部看全球依旧低迷,印度市场失守;内部看小米高端化并没有取得决定性成绩,而在超高端市场依然困难重重。

  2013年,小米推出贴有“MI”字样logo、售价69元的小米充电宝,受到市场好评;此后小米以投资参股的形式扶持生态企业,不断完善自己的智能硬件生态系统。

  小米想做的是,通过硬件产品本身作为用户黏性保障,为后续软件服务提升使用体验留下入口,进而降低获客成本,提高整体毛利率水平。

  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小米IoT业务实现营收223亿元,同比增长12.3%,占总营收的33.0%;互联网服务实现营收74.44亿元,同比增长6.8%,占总营收的11.1%。

  在IoT业务上,小米IoT产品主要涵盖电视和笔记本,2023年第二季度主要IoT产品实现营收47亿元,同比下滑11.3%,主要是由境外市场智能电视和笔记本电脑的收入下滑所致。

  不过其他IoT产品表现较好,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其他IoT产品实现营收176亿元,同比增长21%,主要得益于智能大家电业务的高增表现。在国内智能空调的出货量大幅增加的带动下,二季度智能大家电业务同比增长超过70%。

  软件方面,坐拥终端入口的小米,互联网业务继续维持70%以上的高毛利率,不过对营收的贡献目前依然相对有限。

  外部来看,由于小米追求极致性价比,接受这一规则的生态链企业,利润率常常低于同行业平均水平。所以,生态系企业“去小米化”的姿态逐年升级,是目前小米生态面临的主要问题。

  很多小米生态链企业都想设立自主品牌,而这些曾经协同的生态圈企业,无疑也是小米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比如2021年11月11日,根据市场监管局官方通报,小米生态链最生活毛巾造假、售假被市场监管局查封10万条毛巾。

  2022年2月,小米手环因产品功能表述不准确,违反广告法,被北京市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8万元。

  然而,伴随着小米生态链的边界不断扩大,利润与产品质量、小米与生态链企业之间的博弈变得愈发微妙IM体育官方网站,小米也很难完全掌握主动权。

  尽管自2022年8月起,小米不再向外界披露造车进度,但在小米的财报、高管的公开发言中,还是能了解到小米汽车的相关消息。

  财报显示,今年二季度小米汽车业务研发投入为14亿元。从官宣造车以来,根据公开财务数据计算,小米集团已经为汽车业务投入超过55亿元。

  本季度电话财报会上,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表示,小米造车进展非常顺利,甚至近期一些进展远超预期,实际投入力度更大。集团抱着未来进入全球前五的目标来做汽车的长期布局,做全栈自研,自建汽车工厂,所以现金流的投入要比披露的数字更高。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就曾感慨,造车200亿元都不够花。蔚来创始人李斌也曾表示,要成为一家有竞争力、可持续的新造车企业,至少需要400亿元的资金储备。

  毕竟从汽车量产到上市后的品牌宣传、门店建设、售后服务等方面,都需要花钱,持续投入可能依然巨大。

  从行业来看,国内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激烈,进入2023年,随着特斯拉带头掀起降价潮,市场竞争再次进入新阶段,未来的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在巨大的投入与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小米汽车恐怕前期会持续拖累小米集团的财务数据,甚至影响到小米在二级市场的表现。

  小米这份第二季度财报,短期内确实给了市场一些信心,不过小米面临的长期挑战仍在。一方面手机业务面临存量竞争,另一方面小米还需带着造车这个重资产业务负重前行。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