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IM体育山地车基础教学儿童(山地车技巧入门基础教学)
IM体育山地车基础教学儿童(山地车技巧入门基础教学)1.山地车技巧入门基础教学1、将自行车面向坡底置于坡顶中央,坐在车座上,两脚撑地IM体育APP下载,双手扶好车把,左手试握几下刹车,目视前方至少十米(目视前方非常重要);2、两脚......
1、将自行车面向坡底置于坡顶中央,坐在车座上,两脚撑地,双手扶好车把,左手试握几下刹车,目视前方至少十米(目视前方非常重要);
2、两脚微抬,让自行车受重力作用自然缓慢下滑,两脚持续交替轻点地面,同时双手尝试轻扶车把以保持平衡(记住持续目视前方);
3、按照上一条的方法多试几次,到坡底就下车把车推上坡,不要急于把脚登在脚蹬上,直到你做到两脚夹在车两侧都可以持续离地好几米,记住当两脚持续离地时,自行车速度会越来越快,此时尝试分次轻握刹车;
4.注意润滑,不要使用汽车用的润滑油,建议用“屋伏石”一类链条油,如果不方便找到,缝纫机油也是很好的选择,润滑时点到链条关节的活动部位,齿轮上则可以不用润滑。(骑行过程中,齿轮自己会被链条油润滑的)
4,先问卖家是什么配件,用套件的车比较好一点儿。问卖家是不是套件,然后自己看,配件上都有写。
首先学习溜车,左脚踏在自行车左脚踏板,右脚向后蹬地,双手控制自行车把手,逐渐体验溜车前行的感觉;
待掌握溜车技巧后,开始准备上车工作。在溜车的时候,右腿从自行车后方迈过自行车,调整身姿落在右车蹬上,身体坐在自行车车座上,双手控制好前进方向,两眼目视前方,逐渐调整身体姿势。此时,心理素质要过硬,不要怕摔。
均速三十左右。山地车入门标准有很多,看骑行者是骑行要求是什么。如果是参加一些骑行活动或赛事,那匀速一定在35公里以上。如果是野外郊游,看看风景,游山玩水,那匀速20公里左右也够了。山地车匀速入门多少车速,主要还是看自身需求,随心所欲,骑的开心就好。
学骑自行车最好的方法就是刚开始学时,车座不要太高,骑上去后,双脚能够蹬到地上,用脚蹬地向前滑行,学习如何保持平衡,滑行的过程中慢慢的双脚可离地,直到学会如何保持平衡。在学会保持骑车平衡后,再蹬脚踏板。
这个方法也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其实自从我学会骑自行车的那天起,心中也有一个解不开的困惑。困惑于发明自行车的人最初怎么知道骑上车后能够不倒!心里是一万个佩服。
当我了解自行车的发明及发展历史后,这个困惑也迎刃而解。在此,借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自行车的发展历史趣,感受发明者们的创意和智慧。
1791年,法国人西夫拉克发明了木制的自行车,但是该车既没有类似脚踏板的驱动装置,也没有类似车把手的转向装置。骑车人靠双脚用力交替蹬地前行,改变方向时也只能下车搬动车子。由此可见,
因为自行车靠双脚间歇性用力蹬地行前,脚蹬地能够很好的控制车子的平衡性。西夫拉克也是在骑车的过程中,认识到了即使在双脚离地的时候,车也能够靠惯性继续前行而不倒。西夫拉克的自行车并没有广泛的流行开来,不过该车给了后人启示,经过不断改进完善而有了今天的自行车。
1816年,德国人德莱斯在发明的自行车前轮上加了一个控制方向的车把手,增强了车的方向操控性。尽管德莱斯的自行车仍然需要用脚蹬地前行,但还是受到人们的喜爱而推广开来。因为骑上车确实比走路速度快,而且还能驼东西。这一点我深有感受,在一次下班骑车回家途中,车链子断裂而无法骑行。最开始,我也是推着车走,走累了就坐车上,沿着马路边沿用脚蹬着马路牙子往前骑,速度确实比走路快很多,而且也不是很累。正是由于自行车的方便性,1830年时,法国政府为邮差配备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
1839年,英国人麦克米伦在自行车前轮处加上了脚踏板,通过连杆驱动后轮为自行车提供驱动力。骑车时双脚离地蹬脚踏板,而不用脚蹬地提供驱动动力。从加上脚踏板以后,骑自行车就需要先学会保持平衡而使车不倒了。麦克米伦的连杆设计应该是受到火车连杆推动的启示,不过由于两个脚踏板分离于两边,实际踩踏起来协调性不够好。麦克米伦的自行车为了提高车速,采用后前轮小的设计。
1861年,法国的米肖父子改进麦克米伦的自行车,直接在前轮上装曲柄和能转动的踏板,通过踏动脚踏板旋转驱动前轮。该车于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曾一度掀起自行车热。由于两边脚踏板的整体性,米肖父子的自行车骑起来较麦克米伦自行车容易。
1869年,英国人雷诺,将自行车车架改由钢管制作,车轮采用钢圈和辐条支撑,使用实心轮胎,从而使自行车变的轻便。同样是为了提高车速,出现了前轮巨大的高轮车。脚踏板直接驱动前轮转一圈,轮子越大,前行距离越远,速度也越快。也正是因为高轮车的前轮太高了,骑车时上车起步和停车下车都比较费劲,有点像我国踩高跷的感觉,安全性较差。因为安全性问题,高轮车局限于运动爱好者和不怕摔的人去骑,被人们认为是危险的玩具。杂剧中常看到的独轮自行车算是高轮车的特例,高轮车去掉后面的小轮子就成独轮车了。
1879年,英国人劳森在自行车上装上链条和链轮,通过链条驱动后轮的转动来推动车子前进。用链条驱动后轮,能够解放出前轮,显著提高转弯时前轮的灵活性。劳森改进的自行车还是前,后轮小。由于协调性不够好,劳森的自行车在市场上也还是不受欢迎。此时高轮车也得到了改进。高轮车出于提高车速的目的,增大前车轮,但是车轮不能无限大,因为人腿长度有限。发明家的思路确实比较开阔,与链条驱动后轮发明的同一时期,高轮车也在前轮上加链条驱动。这样可以通过控制链小提高车速,这种车被称为袋鼠车。袋鼠车发明者思路是正确的,但是方向错了,链条驱动后轮明显要优于前轮。正是链条驱动的引入,转变了通过增大车轮提高车速的思路,对自行车车型改进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1885年,英国人斯塔利在自行车中使用前后大小相同的轮子,并用钢管制成了菱形车架,采用链条和链轮驱动后轮。斯塔利改进的自行车具备了与现代自行车基本相同的车型。
1888年,爱尔兰的兽医邓洛普,将充气轮胎用于自行车。充气轮胎增加了自行车的弹性,减轻了路面的震动,骑车舒适性大大提高。邓洛普为他的发明申请了专利,并放弃了兽医职业,于1890年成立邓洛普橡胶公司,经营自行车轮胎。
从1791年到1888年,用了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经过众多发明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性能完善的自行车,它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在自行车三百余年历史中,自行车的改进从来没有停止,性能也越来越好。随着科技的进步,新材料被用于自行车,比如现在碳纤维车架的应用大大提高了自行车的轻便性、刚性和对冲击的吸收性。
从自行车发展史中最开始用脚蹬地前行可以给我们启示,学骑自行车最好的方法就是刚开始时车座不要太高,用脚蹬地前行学习如何保持平衡。在学会保持骑车平衡后,再蹬脚踏板。自行车的发明也告诉我们,一件发明不是一蹴而就的,是经过不断改进而完善的。生活中的我们,应该学习自行车发明者们大胆创新和不断改进的精神。
没有固定的模式,每个人的身体状态都不同,能适应的踏频也不同,基本上您觉得什么样的踏频最舒服就挂到相应的档位使用。
平路用:2-5、2-6、2-7、3-5、3-6 上坡用:1-4、1-3、1-2、1-1 下坡用法和平路差不多。速山地车的变速技巧: 1、上坡前变速,骑行山地车遇到上坡需要变速时,要有好的预见性,不要等到了坡上骑不动再变速(减速),一定要在上坡前变速,这样需要保证上坡时的车速和踏步速度,不容易损伤膝盖。2、平路变速,记住变速时踏步要均匀,不要在急加速时变速(加速) 3、变速时有时候变速器不能很顺利上档,这时可以将变速手柄稍微推过一点,直到档位到位。4、特殊情况下需要在上坡减速时如果档位不能到位,就将踏步稍微减缓一下,一般都可以顺利变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