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自行车干啥
自行车干啥初民有一种安定和幸福,一般所谓的返璞归真,便是回到原始的朴素,在现代人心中一样,对应现代人心中对于童年与青春的怀念。初民之幸,是事无碍,事稳定。
结绳记事以后,终成文字。仓颉造字,惊天地 泣鬼神。任何文明的造字,都是一样的惊天泣鬼。造字,标志着人类文明进入理法界。一如苏轼感慨:“人生忧患识字始”——整个人类的大历史、苦难史,都会这样以一种规模无限缩小,但拓扑结构不变地,体现在那些敏感的心灵中。记事、造字、理法界,带来了无数的问题,但这些东西,就是一个发展到了极致成熟的事法界所需要的。整个理法界的进展过程,就如同之前的事法界进程一样——人脱离动物性进入人性,同样,又再要从事性进入理性。如今的时代,只是一个人类总体刚刚脱离文盲的时代,谈不上理。尽管如老子、孔子、佛陀这样的人,早就在几千年前便抵达了理法界之后的理事无碍,乃至事事无碍。在理法界的进程中,苏轼是聪明绝顶的一类,但终其一生,也未曾突破理法界。更不论整个人类。苏轼如今依然作为无数中国人的偶像,即可知大众文化理法水平如何。苏轼多少是进入了「文字世界」的人,所谓文学家、诗人,而一般人仅仅是认得字而已,偶尔被文字触动,而没有入文字之门,没有进入理法界,更没有理无碍。
马克斯·韦伯谈及的是「理事无碍」,或「理事互通」。尽管理事无碍是第三的事了,但人要入理法界,也只能通过建立事法界与理法界的联系,建立认知,慢慢认识到理法界的存在,并全面把重心从事法界转移到理法界。这是一种新的「扫除文盲」,以前的文盲是不认字,现在的文盲是不知理。
对应到世界潮流,就是认知学科,一切与「认知」有关的学科与产业的兴起。宗教、哲学、文艺,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复兴,以一种新的形式与融合的趋势,再度复兴。这也是互联网天然的传播使命。
中国人花了千百年的时间,确立了「万般皆下品 惟有读书高」的文化基调。在古代,这是以“学而优则仕”这种多少带有利诱式的手段,来普及文化,推广文教。当科举制随着清朝的结束而结束,直到如今,就当这种利益与读书发生某种脱钩以后,读书无用论就立马抬头了。但是「读书」会再度复兴,读书精神、学习精神会继续坚挺,不再是为名利,而是为了人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不进入理法界学习的人,就无法适应时代的转向,不用等到世界来淘汰,人自己就会发生各种精神问题、抑郁症,俗称想不通、想不开——其实就是自身的认知体系,无法解释、无法容纳现实世界,人类大规模地陷入迷茫、麻木、恐慌、绝望。普遍的心理问题、精神危机。
目前B站粉丝最多的人,罗翔。罗翔除了之外,最喜欢的就是每天劝人读书。这不是偶然的。 同样,罗老师和王德峰老师他们,能在B站爆火,这也不是偶然的。这是顺应时势。顺势者昌,逆势者亡。
书本,比如现在的纸质书,已经不太流行了。这也是时代、科技发展的潮流使然。往后大概只有精神贵族会继续阅读纸质书,而大众平民,则会是以视频、漫画这样的形式,来进行学习。罗翔老师和王德峰老师的定位就是面向大众,只是因为王老师的精神境界更高,所以相应地,粉丝也就少一些。
任何新的征程,都基于旧征程的成熟与完结IM体育官方网站。所以理法界的任何阶段,都是本来就具足事法界的一切成果的,内置了事法界成熟期的那种稳定与和谐。也就是第二的人,是天然内置第一的稳定和谐。同样,等到人类发展到第三的时候,那么第二的一切成果、和谐稳定,也会内置于第三。 当理法界中人发现自身本具的事法界稳定和谐的时候,是谓得定——事法界的稳定和谐,就是定、定成就;相应地,理法界对应的,就是慧,在理法界达到新的稳定和谐,就是慧成就。而事法界的定,又可以往人类产生之前的时代追溯,甚至往宇宙源头追溯,也就是说这个定,是由来有自的。这个终极的定,或者说本初的稳定,就称为「涅槃寂静」。当理法界中人发现自身本具的事法界之稳定和谐时,也就是得定之时,就出现了一种返祖现象,好比人找回了童年的心态,万事不操心——理法界的一切问题,无论解决了的,还是没解决的,对于他来说,都已经没有了任何压力(就像家长教孩子做功课,孩子有一份学习的压力,但家长是没有的。但很多家长会教着教着就会暴走,他也有一种压力,但这个压力不是家长自身的学习压力,而是一种教学压力——这个压力就是新时代的压力,而不是旧时代的——家长自己的学生时代的——压力)。这并不意味着他不用继续在理法界成长进步了,因为毕竟还没有通关,但是他可以慢慢来了,他获得了在错综复杂的问题里时刻保持安定的能力,此时,他就像一个冲浪高手一样站在风口浪尖,而不像以前那种如同一个不会游泳的人,拼命在水里挣扎,呛水窒息、淹淹欲沉。所谓冥想、,这些修法,就是帮助人发掘出内在的本然安定——第一的稳定和谐。所谓经教、哲学、认知,就是帮助人在第二往上提升。当一个人在第二无法继续前进的时候,就需要回到第一的安定,也就是采用各种修定的方法,找回本然安定,恢复自己的元气与活力,比如重度抑郁症患者,特别严重的,会连正常工作生活都无法进行下去,这时候就必须回到第一;同样,经常感到疲乏、劳累、困倦的人,也可以使用这些方法恢复元气,比如每天晚上抽点时间,静个15分钟或半个小时,进行日常充电。而有余力的人,就应该接触认知相关的学科,在学习方面,自我充电。概括起来,就是有病习定,无病习慧。慧的范围是很广的,但归根结底就是文字、语言。简单的入手处,就是刷视频听大佬们讲课,看点纪录片,或者接触文学作品、唐诗宋词,这些都是很轻松的,关键是养成习惯、长期主义。
定,或第一,的特点,是简单、单纯、朴素,但不丰富。人的天性,追求丰富多彩,所以人一定会走进第二,走进理法界、慧的世界。第一的成果态,好比蓝天白云,清爽、干净,但稍微有些单调。第二的成果态,好比彩虹,七彩缤纷,同时当然也内置了第一的蓝天白云,因为彩虹也是一样挂在纯净的天空上,但彩虹是不同于蓝天白云的。但是在达到七色缤纷、丰富多彩之前,会经过千头万绪、杂乱无章的阶段,也就是人的思维混乱——这好比是持续的雾霾天气,经常令人怀念曾经单纯清净的白云蓝天。这就像人总是频频回首,想要回到童年,回到以前。然而每一个小孩都是自然而然地渴望长大,包括所有想要回到童年的成年人,他们小时候也是一样渴望长大。渴望长大,也就是渴望彩虹。但是彩虹之前,总要经历风雨。不能因为有风雨,就否定彩虹,也不能因为有风雨,就否定小孩对彩虹、对长大的渴望。佛法讲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真空,好比蓝天白云。妙有,好比七色彩虹。真空不异妙有,就是蓝天白云的和谐性,与彩虹的和谐性,在和谐这个点上,是一样的。但彩虹有一种另外的美,不同于蓝天白云的美。这就是人要从真空的稳定走向妙有的稳定,的原因。哪怕需要很多折腾,人也愿意。而且,当人达到彩虹的和谐与美丽,他并不会失去真空的单纯清净、稳定和谐。